跳到主要內容

活動回顧

座談會
《紮根於流動中的邊界敘事─臺東都蘭藝術聚落故事》新書發表座談會


「在都蘭,我可以打開窗戶錄著音樂,整個世界會成為我音樂的一部分,而不是脫離音樂本身。在都蘭,我可以在唱歌的時候,盡情用力地跺出聲響。    ~~Scott Ezell 」

都蘭這個地名,來自於阿美族語「Atolan’」,意即「很多石頭的地方」或「堆疊石頭的地方」,三、四百年前來到這片土地開墾定居的先民,在土裡挖出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石頭,便將石頭堆疊成家和田園的邊界,這樣的邊界不是為了隔絕人與自然的堅固高牆,而是標示著人與自然依存關係的界線,因此「Atolan’」 這個名字本身即隱含著「透過撿拾、堆疊等勞動,不斷定義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邊界」的意涵。

一如此地阿美族人數百年來對陸陸續續各類移民的包容接納,自千禧年前後至今更有許多藝文工作者選擇移居此地,然而都蘭的藝文氛圍因為從未形成穩固的組織,或者可以清楚勾勒輪廓的具體形象,於是始終保有一種因邊界模糊而衍生的開放性與生猛創造力。無論是選擇離開都市回到部落立足的在地創作者,或者選擇離開原生地遷移他處,特別是選擇像都蘭這樣遠離都市主流社會之處重新建立主體「家」的認同,某種程度都意謂著對主流文化的抵抗。

基於這樣的理解,縣府邀請定居於都蘭恰好20年整,深入藝文新移民社群與在地部落生活的「女妖在說畫藝廊」策展人李韻儀,深度書寫「紮根在流動中的邊界敘事──臺東都蘭藝術聚落故事」,書中每一篇人物的書寫,都是對該人物的訪談提問之後,再彙整李韻儀個人與之多年的相處、觀察撰寫而成。故事本身就是一門療癒的藝術,這本書能讓閱讀者透過在地藝術家與各式各樣的藝文新移民的生命故事,以及他們看自己、看彼此、看都蘭、看世界的觀點,重新認識「都蘭」與其獨特的發展軌跡之意義,這也是臺東都蘭從東海岸小村落逐漸發展成臺灣當代藝術重鎮以來,最豐富的都蘭藝術生活美學之書。

2022/5/28,下午三點,在臺東美術館大文創教室舉辦「流動的邊界,從都蘭看台灣東岸當代藝術發展與影響座談會」,將邀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王應棠老師、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暨南島文化研究蔡政良老師、藝術評論者/研究者黃瀞瑩與談,亦歡迎各界喜愛藝文的民眾參與。

【流動的邊界,從都蘭看台灣東岸當代藝術發展與影響座談會】
日期:2022年5月28日(週六)15:00~16:50
地點:臺東美術館 大文創教室
●15:05~15:15 引言人致詞、介紹與談人
●15:15~15:30 王應棠發表
●15:30~15:45 黃瀞瑩發表
●15:45~16:00 蔡政良發表
●16:00~16:10 李韻儀回應
●16:10~16:30 綜合討論
●16:30~16:50 簽書會

◆參加活動請配合中央防疫政策,全程配戴口罩,感謝您的配合。 
活動資訊
  • 日期 111-05-28~111-05-28
  • 地點 台東美術館藝術大廳
  • 場次 111-05-28 (六)   14:00~15:00
週一、國定民俗節日休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