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藝志道:李錫奇的藝術世界
國家文藝獎得主李錫奇,1938年出生於金門古寧頭北山村,1955年保送入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科,自此跨入文化及藝術領域。成長於文風鼎盛與深具特殊歷史文化背景的金門,深深影響李錫奇日後以中華文化為本與尋求「民族本位」的藝術獨創性。
李錫奇在藝壇扮演多重角色。和其他同時代的藝術家相比,他的才華不僅止於藝術創作,還擁有更多元性組織發展的長才。他除了參與畫會活動,也先後在1978至1990年間相繼創辦與主持四家畫廊(版畫家畫廊(1978.1.2-1982.6)、一畫廊(1983.10-1984.1)、環亞藝術中心(1985.8-1987.4)與三原色畫廊(1987.9-1990.4)。他不單是站在第一線經營與推廣臺灣現代藝術產業,更重要的是從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中期,當臺灣尚未有台北市立美術館的時代,李錫奇早已積極的拓展耕耘臺灣與國際間的藝術交流網絡。他相繼辦了許多重要的國際性藝術展覽,推廣藝術欣賞,另外他也不吝提攜藝壇後輩舉辦展覽和引薦知名的海外華裔藝術家像趙無極和朱德群等回國展覽,引領臺灣現代藝術發展風潮。
個性溫和、熱情的李錫奇也與知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如:洛夫、辛鬱、楚戈、尉天驄……等,以藝會友往來互動頻繁並長期維持良好友誼。這些種種的藝術與文化發展交流的活動其實都深刻反映出當時臺灣現代藝術的脈絡,且與其休戚與共。除此之外,「與年輕人對話」也讓他保有年輕的心與開放的視野,對後輩的提攜與直言批評,體現出一種涵容與卓識的氣度。
有鑒於李錫奇多年來從未懈怠從事現代藝術創作及推展的志向。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希望能與臺東美術館共同籌劃舉辦「李錫奇的藝術世界」展覽,分別於2013年12月3日至2014年1月11日,以及2014年2月15日起至4月13日止在中央山脈的東西兩側巡迴展出,讓更多民眾參與,認識這位出身金門的傑出藝術家。
展場子題
畫意.詩境
1950年代,臺灣掀起一波現代主義運動,由現代文學擴及到現代藝術領域。此時期現代詩人與藝術家的相交非常活絡,不僅在風格與觀念的論辯上互相補述,也讓作品帶出更豐富的色彩與想像。在李錫奇與「創世紀詩社」成員,包括夫人古月女士,以及年輕現代詩人們合作的詩畫作品中,經常呈現出歷史、民族情感,或是對大自然、日常生活體悟的心靈抒發。
[李錫奇(Lee Shi-Chi, 1938–) 月之芒 絹印、紙本 Raylight of the Moon serigraph, paper 36×51 cm 1975 古月(Gu Yue, 1942–) 雲天 湖心 一輪月 萬縷來 月之芒 水之湄 環月 吻水 天水一色 天上有水 水中有月 兩相溶月]
本位.變體
有藝壇「變調鳥」之稱的李錫奇,年輕時對創作便已有憧憬與覺悟,三十歲之前他追逐西方藝術潮流與多樣性的藝術風格,三十歲之後則開始自我反省,亟欲開創出屬於個人的風格與技法。他極力主張「文化精神本位」的信念,不同系列的作品應保有文化、民族根源與地方生活的時代特徵,但勇於嘗試的個性及不願重複既有風格,他的創作手法涵蓋了複合媒材、抽象書法、水墨、漆畫等,進而發展出不同系列的變異。
[李錫奇(Lee Shi-Chi, 1938–) 本位之三 複合媒材 Origin 3 mixed media 45×406 cm (10 pieces) 1968/1969]
藝緣.匯游
樂觀隨和的李錫奇以他的熱情、才華結下許多藝緣。從「現代版畫會」的籌組與「東方畫會」的參與、把酒圍爐的跨界交心,到主持畫廊的藝界集結,他的交友網絡擴及眾多海內外藝文界人士。這些機緣讓他收藏了許多藝友的作品,其中最常是來自與藝術家彼此間友誼的作品互換或贈與。此次透過他的收藏與借展作品及資料呈現,讓人得以窺見與探尋戰後臺灣特殊的文化景觀。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 臺東縣政府、國立臺灣藝術大學